2022年5月9日物联网早新闻



一、【物联网头条】

中国联通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组建5G融合创新中心

近日,中国联通和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中国联通(重庆)5G融合创新中心。该项目立足成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通过5G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以科技创新驱动重庆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有利于以场景建设带动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应用,有利于深入推进5G数字重庆建设,支撑重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二、【智慧城市】

减免商家费用超2亿元 京东推出“加减乘除”复工大礼包

近一段时间以来,京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一方面依托供应链基础设施;通过统筹推进货源组织调配、运力保障、物流配送等工作,累计为上海运送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在内物资超过8万吨、向会展中心、黄浦滨江、世博等多个方舱医院交付床位近5万个、从全国各地增派快递员4000多名、建成1600多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把新建成还未投入使用的新仓改造成了2000多张床位的应急方舱医院、以及调运无人智能快递车100余辆等,全力支持上海战“疫”;另一方面,作为始终坚持扎根实体、服务实体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针对上海及其他地区复工的“堵点”“难点”,推出“加减乘除”复工大礼包,面向受疫情冲击地区的商家或中小企业出台一揽子纾困帮扶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加速有序推进。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京东已通过降低“三费”等一揽子举措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全力推动上海、吉林其基本实现全面正常营业。目前,京东上数以万计的上海商家订单量已恢复至疫情封闭前的六成以上。

三、【工业互联网】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成果: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面站间量子态远程传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远距离量子态传输通常可以利用量子隐形传态来实现,是构建量子通信网络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多种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必要元素。量子态传输距离在理论上可以是无穷远。然而,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和品质会受到信道损耗、消相干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不断突破传输距离的限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利用星载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先进行纠缠分发,再进行量子态的制备与重构,是实现远距离量子态传输的最可能路径之一。但是,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光子在大气信道中传播后,实现基于量子干涉的量子态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在以往的实验中,量子态传输的制备方都是量子纠缠源的拥有者,无法真正意义上由第三方提供纠缠来实现先分发后传态的量子态传输。随着2016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为量子通信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纠缠分发资源。研究人员利用光学一体化粘接技术实现了具有超高稳定性的光干涉仪,无需主动闭环即可长期稳定。利用该技术的突破,结合基于双光子路径-偏振混合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在云南丽江站和德令哈地面站之间完成了远程量子态的传输验证。实验中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千公里的距离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

四、【智能终端】

川渝联手提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今年将建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日前,四川省经信厅与重庆市经信委联合制定《2022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年内两地将建成20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新增“上云”企业6.5万户等一揽子发展目标。《工作要点》围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从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企业网络升级改造、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产业支撑、加快构建协同生态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设目标。比如,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川渝经信部门将共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鼓励成渝地区二级节点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实现重庆顶级节点与四川境内节点形成互联互通;在推进企业网络升级改造方面,将支持两地工业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展企业内网升级并利用5G等网络技术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五、【智能网联汽车】

宁德时代: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三峡集团等在储能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宁德时代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储能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客户,在国内,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中国华电、三峡集团、中国能建等头部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海外,与Nextera、Fluence、Wartsila、Tesla、Powin等国际前十大储能需求客户深度开展业务合作。

六、【行业新闻】

国产三代半导体材料新突破,中科院成功制备8英寸碳化硅晶体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长期以来面临大尺寸晶体制备的工艺难题,碳化硅单晶衬底在器件成本中占比也高达近50%。近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优化生长工艺,改善晶体结晶质量,成功制备单一4H晶型的8英寸碳化硅(SiC)晶体,并加工出厚度约2mm的8英寸SiC晶片,实现了国产大尺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的突破。中科院方面表示,该成果转化后,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在SiC单晶衬底的国际竞争力。

湖北区域广电5G互联互通,中广电移动湖北与三家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

近日,湖北广电与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属地公司湖北区域广电5G互联互通签约仪式成功举行。为确保广电5G业务在湖北如期落地商用,今年4月,湖北广电董事长张建红先后拜访湖北联通、电信、移动公司,协调推进互联互通工作,商谈深化合作事宜,加速推进广电5G互联互通。如今成功签约,这标志着湖北电信、移动、联通、广电互联互通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湖北地区广电5G建设和192号段商用放号准备工作全面提速驶入发展快车道。签约仪式上,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肖菊华表示,推进广电5G互联互通,一是要加强新基建布局,夯实数字湖北发展底座;二是要丰富5G应用场景,激发数字湖北蓬勃活力;三是要加强防护措施,筑牢数字湖北安全屏障。希望湖北广电与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按时高质完成互联互通工作,合力构建5G产业生态系统,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湖北广电表示,自广电5G建设启动以来,公司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广电5G建设进展明显。目前,湖北区域广电5G核心网元已完成部署,网内语音和互联网业务测试成功,10099客户号顺利落地,700MHz清频工作有序推进,互联互通全面达成共识,为湖北区域的广电5G尽早放号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澜起科技发布全球首款CXL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支持PCIe 5.0速率

近日,澜起科技发布全球首款CXL (Compute Express Link)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MXC)。该MXC芯片专为内存AIC扩展卡、背板及EDSFF内存模组而设计,可大幅扩展内存容量和带宽,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据介绍,MXC芯片是一款CXL DRAM内存控制器,属于CXL协议所定义的第三种设备类型。该芯片支持JEDEC DDR4和DDR5标准,同时也符合CXL 2.0规范,支持PCIe 5.0的速率。该芯片可为CPU及基于CXL协议的设备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高速互连解决方案,从而实现CPU与各CXL设备之间的内存共享,在大幅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软件堆栈复杂性和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