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头条】
高德地图发布“停车导航”功能,业内首创全程动态引导用户停车
近日,高德地图宣布正式发布“停车导航”功能,旨在利用科技创新,帮助驾车用户尽可能地缓解在不同出行场景下、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据了解,高德停车导航由高德地图APP中新上线的“一揽子”停车相关服务构成,覆盖了行前、行中、行后等用户驾车出行的整个周期,期望能够减少每位自驾用户的“停车焦虑”。这也是业内首个覆盖驾车出行全程、动态引导用户停车的专业地图导航解决方案。常开车出行中,停车是个令人头疼的普遍性难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来回折返、绕圈,甚至远离目的地数公里寻找一个空余停车位,几乎是每位车主都体验过的“基本操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估计超过3亿,且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相较之下,许多城市的停车设施供给却无法以同样高速增长:根据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目前国内已建设了超过百万的停车场,但对比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停车位依然紧缺,尚有8000万的停车位需求缺口。报告认为,“停车难”本质是一个动态的供需平衡问题,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停车需求超过了停车供给,就会造成停车难。因此,利用技术创新盘活存量资源,缓解用户车辆和车位之间由于信息不匹配产生的供需矛盾,成为了重要解决思路之一。
二、【智慧城市】
特斯拉上海工厂推迟复工,产能损失约1.5万辆
近日,特斯拉进一步推迟上海工厂复工,将不会在4月2日恢复生产。此前,特斯拉计划在3月28日起暂停其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生产活动,原计划为停产4天(3月28日至4月1日)。
对此,特斯拉尚未透露4月2日之后是否会恢复生产。此前该公司对界面新闻表示,将始终坚持履行防疫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随时根据政府的防疫政策来安排工作。特斯拉上海工厂2021年产量为47万辆,为特斯拉全球产量的50%左右。该工厂除了供应中国本土市场外,还向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供货。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该公司2月份交付了5.65万辆汽车,其中出口3.33万辆。当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约为每周1.7万辆,单日产能在2500辆左右。按照目前停产4+2天的情况来看,保守估计其将损失1.5万辆产量。
三、【工业互联网】
神州数码年营收首破千亿,将持续推进云业务
“在云业务上,另外最重要就是服务,怎样能够服务好客户,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3月31日,在神州数码全年业绩发布会上,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表示,神州数码对云业务制定了较高的增长目标。3月28日,神州数码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神州数码实现营业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3.14%。云业务一直是神州数码的重点发展业务,财报显示,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实现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46%。云转售业务(AGG)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45%,云管理服务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业务(MSP+ISV)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4%。目前,神州数码与亚马逊云科技、微软Azure、阿里云、华为云等建立合作关系,由神州数码代理销售IaaS、PaaS服务。“神州数码是目前国内少数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以做到五大公有云全面覆盖的云服务企业,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郭为称,“是这个转售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不大的,所以我们要加大增值服务的内容,所以就是云管理服务业务(MSP)。”
四、【智能终端】
去年全球电力碳排放创新高,六成电力需求增量仍靠煤炭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仍未赶上去年电力需求的增速。近日,英国独立气候智库Ember发布报告称,2021年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创新高,同比增长7.78亿吨,增幅达7%,为2010年以来最大增幅,较新冠疫情前水平高出3%。这主要因各国在经济复苏中,更加倾向使用碳排放较多的煤电。上述报告显示,去年燃煤发电量达10042太瓦时(TWh),同比增长9%,也创下历史新高,较2018年创下的纪录还高出2%。同期,全球天然气发电量仅增长1%。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电力需求大增。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量达1414太瓦时,同比增长5.4%,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去年风电和光伏对全球电力的贡献首次超过十分之一,达到10.3%,较上年高出1个百分点,但仍不足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五、【智能网联汽车】
vivo自动驾驶相关专利公布
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日,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车载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控制车载电子设备进行自动驾驶;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驾驶环境信息和第一驾驶信息至少一项。
六、【行业新闻】
理想汽车:3月交付1103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5.2%
4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3月交付数据。3月,理想汽车交付1103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5.2%。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1%。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55804辆。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因受到长三角疫情的影响,部分零部件供应短缺导致生产受到影响,我们正在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零部件的供应,尽可能地确保生产,缩短预订理想ONE用户提车等待周期。”
两大基建巨头去年营收均突破万亿元
近日,中国中铁(601390.SH)和中国铁建(601186.SH)发布财报,作为中国基建行业的两大巨头,两家企业2021年的营业收入均首次突破万亿元。中国中铁去年营收为10732.72亿元,同比增长10.11%;净利润304.7亿元,同比增长11.82%;新签合同额27293.2亿元,同比增长4.75%。中国铁建去年营收10200亿元,同比增长12.05%;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14.03%;全年新签合同额28197亿元,同比增长10.39%。对比数据发现,两家企业的营收、净利润、合同额、增长率均相差不大,中国中铁保持了稍许优势。过去五年两家企业营收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中国中铁的营收一直略高于中国铁建,最近两年差距进一步拉开。
卫蓝新能源再获小米和华为哈勃投资
近日,海松资本被投企业,固态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完成新一轮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卫蓝新能源新增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为关联公司哈勃投资、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蓝色计划等多家股东。仅半年内,卫蓝新能源已接连完成两轮融资,上次是在去年11月,完成了约5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也出现了小米和华为的身影。
奔驰德国最大工厂因零部件短缺减产
近日,据汽车媒体《Automotive News》报道,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表示,俄乌局势升级导致供应链中断,公司被迫调整辛德芬根(Sindelfingen)工厂部分一些班次,但并未停产。该工厂是梅赛德斯·奔驰在本土的最大工厂。梅赛德斯的发言人表示,尽管遭遇了零部件供应短缺,但辛德芬根工厂仍在继续运营。该工厂负责生产奔驰S级旗舰轿车、EQS,以及E级车型。发言人还称,梅赛德斯每天都在重新评估情况,将采取“高度灵活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停工”。据报道,截至目前,奔驰相对顺利地度过了线束和其他零部件的供应瓶颈。与其竞争对手宝马和大众一样,奔驰主要从包括Leoni在内的乌克兰供应商处采购电缆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