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物联网早新闻



一、【物联网头条】

阿里云韩国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全球可用区数量增长至82个

阿里云宣布位于韩国的首个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当地客户提供本地化的云计算服务。过去一年中,阿里云位于印尼、菲律宾、韩国的三座数据中心陆续启用,全球可用区数量增长至82个,覆盖26个地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之一。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据了解,阿里云海外市场规模在最近三年增长了10倍以上。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阿里云在印尼、菲律宾、泰国、韩国等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愈加紧密,在印尼已建立三座本地数据中心,并成为首个在菲律宾设立本地数据中心的国际云厂商。阿里云于2016年首次进入韩国市场,为当地零售、金融、制造、物流、媒体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并与Megazone、Lascom、BankwareGlobal等本地伙伴达成合作。在韩国本地数据中心的支持下,阿里云将为韩国市场提供更广泛的云产品和服务,覆盖从网络、存储、安全、数据库、人工智能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各个层面。

二、【智慧城市】

饿了么在上海上线“应急特需”服务,可优先安排独居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订单

近日,饿了么宣布在上海上线“应急特需”服务。今日起,上海市民打开饿了么App后,可在首页看到一个“应急特需”图标。据介绍,如果有独居老人、孕妇、婴幼儿、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在抗疫期间要紧急购药的、在生活物资供应上有紧急困难的,都可通过“应急特需”入口填写相关信息。饿了么表示,他们会尽一切可能去努力帮助解决问题,优先安排订单服务,联络药店、超市等;一时确难解决的,他们会联系更多社会力量来帮忙。同时,饿了么称特殊时期骑士配送力量非常吃紧,恳请大家将资源让给最需要的重点人群、最紧急的需求。

三、【工业互联网】

中兴通讯成立矿山业务部,助力矿山数智化转型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对于能源调峰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开发适合矿用的ICT产品,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智能化矿井,真正实现“挖煤不用人,采煤不见煤”成为支撑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有4000多座煤矿,矿井开采的地质条件恶劣,塌方、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易发,安全风险大、开采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痛点长期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为此,如何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智能化作业水平,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矿山成为全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成立矿山业务部,专攻矿山行业细分市场在矿山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之下,传统煤矿企业正在逐渐探索安全、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新模式,而在无人化生产状态下,如何实现井上对现场作业看得见、生产设备控得住,实现生产状态、环境状态、岩层物控的实时感知等成为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核心的ICT综合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自2020年开始,历经两年5G赋能矿山的行业探索,认为ICT与矿山应用结合的价值得到确定性的验证,于2021年12月底成立矿山业务部,专攻矿山行业细分市场。矿山业务部由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谢峻石挂帅,聚集包括行业专家、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工程交付、商务采购等全链条人员,以矿山行业客户为边界,将公司各经营要素有效地连接起来,打破原有组织条框,快速集结资源,向前打通营销、向后拉通方案/产品,致力于打造极简、极速和安全的矿用网络,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矿山。推出“网云端”智能煤矿解决方案,打造最懂矿的网络针对矿山系统复杂,生产/管理系统数量多,海量传感设备跨系统数据共享难,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需求各有差异等痛点,中兴通讯基于对煤矿智能化的理解和实践,提出了“网云端”智能煤矿解决方案,通过矿用5G行业专网、矿用切片工业环网和赋能数字平台,实现井上/井下,有线/无线、宽带/窄带一张网。

四、【智能终端】

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德勤中国推出安全运营中心,助企业提升5大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区域安全合规领域的投入,在为客户提供安全合规的基础设施和云服务基础上,将与光环新网及西云数据共同加速安全合规服务和功能在中国的落地,并进一步加强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的合作,全方位地帮助客户提升云中安全与合规。亚马逊云科技2021年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北京与宁夏)已推出50多项安全合规的服务和功能,包括Web应用程序防火墙Amazon WAF、威胁检测服务Amazon GuardDuty和安全事件统一管理平台Amazon Security Hub等重量级的安全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升级与德勤中国的合作,由德勤中国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该运营中心将在亚马逊云科技上为客户提供云上端到端的安全监测及响应服务,提升企业云上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安全的大规模全球云基础设施,客户无论规模大小均可获得一致的云安全体验。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不仅根据安全最佳实践和标准来建立和管理,而且还考虑了云的独特需求,采用冗余和分层控制、持续验证和测试,大量使用自动化,确保底层基础设施得到7X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和保护。亚马逊云科技使用相同的安全硬件和软件来构建和运营全球每个区域。客户无论规模大小均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强扩展性、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快速、安全地部署应用程序和数据。

五、【智能网联汽车】

大力推广绿色能源落地,长城汽车计划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

近日消息,长城汽车在“202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2021年,长城汽车积极构建全球低碳汽车产业链,从整车研发、配套供应链、车辆生产、物流运输、销售使用、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布局建立循环低碳的生态链,全流程推动碳排放降低。其中,在生产环节的污染物减排方面,长城汽车通过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及相应减排技术,确保在合规排放的基础上实现减排目标,危险废物合规处理率达100%。在能耗方面,长城汽车通过对重点耗能线体、设备进行工艺优化和改造,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此同时,长城汽车还通过实施水资源降级利用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回用量超百万吨。另据了解,长城汽车近年来还大力推广绿色新能源,目前已安装263MW太阳能光伏电站,2021年累计实现太阳能发电7127万度。         

六、【行业新闻】

国税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进一步开展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29日发布公告,经国家税务总局同意,决定进一步开展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

深圳:已累计建成5G基站5.1万个,5G用户超900万户,5G流量占比达30.78%

深圳的5G建设,在全国“网络领先、市场领先、应用领先”,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5.1万个,5G用户超900万户,5G流量占比达30.78%。陈华平介绍,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部署和坚实的通信保障力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在抗疫过程中,核酸检测点、隔离酒店等区域扫码、上网未出现拥堵现象,居民居家办公、上网课通信畅通有序。接下来,深圳将加大对重点区域、场所5G网络的优化力度,积极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加大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通过建设5G网络信号质量监督平台,与“深i企”联合开通信号质量投诉通道,及时发现和解决信号盲区覆盖问题。

华为主导“全息路口”标准发布,智慧交通或进入高速发展期

近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出,联合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联合立项并共同编制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息全息采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团体标准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加之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积极性高涨,智慧交通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科技中坚力量,自动驾驶公司纷纷加速入局,逐鹿这片新蓝海。全息路口解决方案采用多方向雷视拟合技术,结合高精度地图呈现路口全息视角,通过对交通事故、事件的自动感知,精准数据辅助定责,可降低事故发生,提供精准车道级流量数据,支持路口信控自适应配时。行业专家表示,全息路口以全域安全、科学评价精细治理、主动服务、新型警务、数据运营、自动驾驶六大特质服务未来城市出行。自2019年起智慧交通投资热度不减,在2021年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53.91亿元。据头豹研究院测算,到2030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17,327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2.6%。随着智慧交通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拥有全栈技术和落地运营能力的公司估值将快速增长。而近两年,自动驾驶公司积极拥抱智慧交通产业,头部初创自动驾驶公司融资活跃。大部分公司进入到C+轮次,小马智行、蘑菇车联、文远知行、智加科技、滴滴自动驾驶和momenta估值达到百亿人民币级别。

长川科技首批“内江造”集成电路封测设备正式下线,实现100天高科技产品落地新突破

近日,由长川科技(内江)公司调试组装生产的首批集成电路测试机在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正式生产入库,标志着内江集成电路封测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内江高新区与长川科技在集成电路封测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的合作过程中,共同创下了30天签署协议,21天完成拆迁,64天开工建设的“内江速度”。今年,创下100天实现高科技产品落地的跨越式突破。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的第一家封测装备企业,长川科技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目前已拥有海内外授权专利372项,公司产品部分核心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川科技项目落地内江高新区,实现了四川省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装备项目上的突破,是内江电子信息产业一次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