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物联荟早新闻



一、【物联网头条】

中兴通讯首家完成中国移动NB-IoT R17连接态邻区测量测试验证

近日,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合作完成首家NB-IoT R17连接态邻区测量特性实验室及外场测试验证。据悉,NB-IoT R17连接态邻区测量技术有助于极大提升NB-IoT终端在移动场景下跨小区业务性能,更加匹配移动性业务需求,推动NB-IoT应用于更丰富的业务场景。

二、【智慧城市】    

工信部公示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工信部公示了191个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遴选方向重点面向关键支撑、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等4类工业APP。其中,基础共性工业APP面向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工业五基”领域,征集可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工业APP。

三、【工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与吉利宣布战略合作

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立足吉利在智能电动出行领域的专业经验及阿里巴巴的数字化能力,在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数智化营销、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输出智能汽车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数字工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工业互联网、出行业务、整车直销等从汽车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四、【智能终端】

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净利超291亿,单季盈利首破百亿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29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到97.72%;预计扣非净利润将达268亿元至290亿元,同比增长99.4%至115.7%。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176亿元。以此推算,宁德时代2022年四季度的净利将达到115亿元到139亿元,单季度盈利将首次突破百亿元。

五、【智能网联汽车】

长安汽车召开全球伙伴大会:发布长安智电iDD技术

长安汽车特别发布了长安智电iDD和三款焕新电混车型,正式对外发布了新序列OX未来规划,全面展现了加速电动电气化转型的战略决心与科技实力,为2023年持续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发展以及世界一流品牌建设,建立了良好开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用“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勇毅前行、快速应对,屡创佳绩,信心百倍”24个字道出长安汽车走过疫情三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分享了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到2025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3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35%,海外销售占比15%;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60%以上,海外销售占比30%。”

六、【行业新闻】

2023年我国将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据央视新闻报道,工信部最近不仅透露了我国5G的进展,还提到2023年将全面推进6G技术研究。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工信部部长表示,2023年将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华为云正式发布CodeArts Check代码检查服务

近期,基于华为在自动化源代码静态检查方面的技术积累与企业级应用经验,华为云正式发布CodeArts Check代码检查服务,为用户提供代码风格、通用质量与代码安全风险等检查能力,并提供问题闭环处理、检查报告等功能,可一站式完成代码检查作业,将代码质量保证活动从原始的人工检视中解脱出来,为产品代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

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的通知》,公布了新一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旨在鼓动引导企业落实《职业教育法》,深度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提升取得“双赢”的典范。经地方和行业推荐、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三部委审核,最终确定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庆船舶工业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100家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为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入选基地多为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岗位群、产业链专业面覆盖广,包括农业、机械、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旅游餐饮等46个行业领域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18个专业大类,在全国多个省份建有分公司,在职教教师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案例,能够为职教教师企业实践提供更广泛和更优质的选择。

北京市目录链2.0升级上线,系全国首个超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介绍,目录链作为“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于2018年10月设计、2019年4月上线、2019年10月“锁链”,经过三年多运行,全市80余个部门、16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交通、金融、电信等各领域10余家社会机构“入链”,链上实时管理目录信息50余万条、信息系统2700余个,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共享1万余类次、数百亿条。依托目录链,北京市逐步建立起“数据来源可信任、授权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场景用途可监管”的数据管控新格局,在疫情防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管理、复工复产、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上百项重点应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成为全市大数据整体工作的“定海神针”。2022年1月以来,为深化北京智慧城市2.0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启动了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建设,对目录链的底层架构和技术能力进行了全面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改造和适配,并在大规模、高性能、跨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