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物联网早新闻



一、【物联网头条】

小马智行携手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 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落地

 

近日,小马智行宣布与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启合作,共同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无人车运营服务落地等前沿领域。双方已联合打造基于上汽Marvel-R车型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概念车,并于昨日在上海汽车博览公园举办的"无人之境"活动上亮相,为活动宾客提供无人接驳服务。

二、【智慧城市】    

美国批准50个州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计划

近日,据报道美国交通部表示,已批准在50个州、华盛顿特区和波多黎各自治邦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计划,覆盖约7.5万英里(12.07万公里)高速公路。美国去年通过的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包含拨款近50亿美元用于帮助各州在五年内沿州际高速公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

三、【工业互联网】

上海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82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58.8万根

在近日上海举行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胡广杰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已有绿色建筑总量3.15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总量6.5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实施,累计落实4372万平方米。建造方式实现变革,装配式建筑在新开工项目中占比超过90%。绿色低碳交通向纵深推进,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82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58.8万根。与此同时,上海城乡水环境显著改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城市建成区累计303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写入联合国南南合作报告。

四、【智能终端】

赣锋锂业拟在江西宜春建设30 GWh电池基地

近日,赣锋锂业公告披露,将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年产30 GWh的新型锂电池基地,年产7000吨金属锂项目,以及年产5万吨的电池级锂盐和氢氧化锂项目。 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 KWh(千瓦时)电量计算,30 GWh的动力电池可配套60万辆新能源车。赣锋锂业称,将与宜春市共同构建从锂资源、锂电材料、新型锂电池到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根据赣锋锂业与宜春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后者将保障赣锋锂业的原料需求,适时公开出让宜春的原矿资源。

五、【智能网联汽车】

百度萝卜快跑将于上海自动驾驶示范体验区启动全无人测试

近日,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官微发布消息,上海嘉定区无人之境自动驾驶示范体验区近日正式启用,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将于该区内启动自动驾驶全无人测试。目前萝卜快跑提供的Apollo Moon极狐版自动驾驶车已在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内开启全无人测试,未来在测试有序推进下,萝卜快跑将在上海嘉定区域内更多路段,面向公众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六、【行业新闻】

国铁集团: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正式启动,预计发送旅客6850万人次

近日,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自9月28日至10月8日,为期11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8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23万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80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铁路客流以探亲流、旅游流、短途流为主,整体上保持平稳态势,铁路部门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假日运输工作,精准配置运力资源,严格落实站车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客运服务品质,努力创造平安健康、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一是动态灵活安排运力。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变化,根据铁路12306客票预售大数据,科学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灵活制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加强非风险地区内旅客列车循环开行,满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为应对突发客流,储备一定数量的热备车组和乘务人员,确保随时能够上线运行。二是加强站车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国家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在保证路网通达性的前提下,果断停开、减开涉疫地区旅客列车,持续加强测温验码、通风消毒、分散候车、预留隔离席位等站车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开展“落地检”,推广自助进出站、扫码点餐等无接触式服务,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严防疫情通过铁路传播。加强站车宣传提示,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减少聚集走动、保持安全距离,做好自身健康防护。三是强化客运服务组织。增加客运服务力量,优化旅客进出站流线,动态增加安检、验证通道,加强旅客乘降组织和安检查危,做好中转换乘服务,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市政交通有序衔接,确保旅客安全有序出行。保障餐饮、供水、保洁等基本服务,在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码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切实关爱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积极受理预约,开辟绿色通道,加强爱心服务,最大限度提供出行便利。

中国信通院牵头首个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圆满完成

据中国信通院官微,在近日举办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局第四研究组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制定的《5G 卫星无线电接口愿景、需求和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正式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在 5G 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比于 4G 时期的卫星部分,5G 卫星的关键性能指标更加多元化,性能上也有了显著提升。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评估候选技术的标准和方法,为制定 5G 卫星部分无线电接口的详细规范建议指明了方向。针对 5G 卫星部分的十三项关键性能指标,该标准规定了对应的应用场景、测试环境、卫星系统配置、终端配置等内容。据介绍,这项 5G 卫星国际标准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设立,其中的愿景和技术指标等部分内容采纳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研究报告《基于 5G 的卫星通信系统研究》的相关内容,参与单位包括中信科移动、华为、中兴、小米、中国卫通、移动、联通、电信、紫光展锐、银河航天、亚太卫星、金信诺、前沿探索、阿里巴巴、北京邮电大学等二十余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

中兴通讯首家完成与第三方终端5G毫米波独立组网技术验证

近日,在中国信通院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中兴通讯完成了5G毫米波独立组网全部功能项目的技术验证,首家成功与第三方终端完成5G毫米波独立组网端到端测试。本次测试,中兴通讯的高性能低功率毫米波NR基站和搭载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的CPE测试终端采用毫米波独立组网(SA)模式下的FR2 only方式进行连接,在200MHz单载波带宽、下行4载波聚合、上行2载波聚合的配置下,分别完成了DDDSU和DSUUU两种帧结构的基本功能和性能验证。本次验证中,采用DDDSU帧结构时下行峰值速率接近7Gbps,采用DSUUU帧结构时上行峰值速超过2.1Gbps。毫米波独立组网模式的FR2 only方式,是指在不使用LTE或者Sub-6GHz锚点的情况下部署5G毫米波网络,并完成终端的接入和业务流程。运营商能够在该模式下更加灵活地为个人和商业用户提供数千兆比特速率、超低时延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实现所有适用场景的绿色固定无线接入网络部署。

上海发布全国首个网络安全保险团体标准,承保前后均需提供风控服务

近日,在上海银保监局和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发布了国内首个网络安全保险行业团体标准《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规范》,这也意味着网络安全保险的服务流程将更加规范化,将推动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与提升。据悉,《服务规范》由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众安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共同起草并承诺执行。该团体标准对于保证上海市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有序高效开展、提升网络安全风险整体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